職稱驛站所屬分類:建筑設計論文發布時間:2022-05-18 08:45:42瀏覽:次
:住宅小區規劃設計目的是為人提供一個和諧的環境,使人能更好的實現他們的各種個人與社會活動。因此,適應與滿足人的需求是住宅區規劃的設計的最基本要求。
[摘要]:住宅小區規劃設計目的是為人提供一個和諧的環境,使人能更好的實現他們的各種個人與社會活動。因此,適應與滿足人的需求是住宅區規劃的設計的最基本要求。
[關鍵詞]:小區規劃 住宅建設 宏觀經濟
《福建建筑》是福建省民用建筑協會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性民用建筑科學期刊。國內序列號為CN35-1120/TU,國際標準序列號為ISNS 1004-6135。每年大約發表380篇論文,全年共發表36,000份。所有出版的期刊都免費提供給協會成員,并與省內外的兄弟協會和兄弟雜志相互交換或贈送。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and Design
Abstract :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and Design are to eventually provide a good environment,people can better realize their individual and various social activities. Therefore, to meet andsatisfy the needs of residential planning to the design of basic requirements.
Key words : community Planning, housing Construction, macroeconomic , residentialhousing construction industry
1.住宅的發展趨勢
從市場需求出發,即從廣大居民及社會對住宅的需求出發為轉移的,保護住宅的供給與需求建設與消費的協調發展,將城鎮居民對住宅的需求轉化為現實,不斷提高廣大居民對住宅的有效需求。
1.1.居住區的規劃布局。
居住區的規劃布局,應綜合考慮路網結構、公建與住宅布局、群體組合、綠地系統及空間環境等的內在聯系,構成一個完善的、相對獨立的有機整體。在設計風格上,綠地內部應協調統一,也要盡可能與城市綠化規劃協調統一。
1.2.居住模式。
城市居住空間的組織模式的原型來自鄰里單位模式,居住空間逐步形成"小區-組團-院落"的三級組織結構以及通過對三級結構的改良形成的"小區-院落"的二級組織結構,居住空間的組織模式本身并沒有脫離鄰里單位模式的基本原則和組織方式,即以一個小學的服務人口限定居住空間的人口規模,以公共設施服務半徑限定居住空間的用地規模,小區內只容納單一的居住功能;小區內呈等級化的組織結構等等。居住小區模式正借目前大規模住宅建設的東風在中國城市中被普遍使用著。我國人口眾多、地域遼闊、地方特色鮮明,集合式住宅仍是當前發展的主流。
1.3.戶型與面積標準。
歐美各國在經歷二戰房荒后致力于住宅大規模的開發建設,至今已有 50 多年的經驗。
各國在 50-70 年代建設高峰時戶型面積上升幅度較大,至 80 年代后期達到最高接近 120 平方米,但 90 年代很快在回落到 80--100 平方米,目前一直維持在 90-100 平方米,100 平方米左右的戶型住宅已經占到市場新增量的 75%,成為市場銷售的主體,從當前世界發達國家的居住狀況統計資料看,戶均建筑面積在 80-100 平方米左右,是比較穩定、普遍接受和相對看好的戶型。
1.4.住宅的內在品質。
1.4.1 人居環境的健康性
從室外環境看,住宅基地選擇要“健康”,從居住空間看,“健康住宅”必須有起居室、主臥室、次臥室、廚房、餐廳、衛生間、儲藏室等,起居室的最低面積標準不低于 14 平方米。
主臥室的最低面積標準不低于 12 平方米。在空氣環境質量方面,健康住宅在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調期間,應有室內新鮮空氣交換和補充設備。在密閉性方面,外窗應采用雙層或中空玻璃。采暖系統應節能,有分戶計量、室溫調節系統。在聲環境方面,室內噪聲應滿足允許噪聲的標準。
1.4.2 自然環境的親和性
健康住宅的綠色系統中,樹應多于草。綠地率≥35%,建筑密度≯25%,綠化覆蓋率≥70%,人均公共綠地面積≥2 平方米/人。硬質景觀用地占集中綠地面積≯30%,等等。
1.4.3 居住環境的保護
從視覺環境、排水系統、中水系統、生活垃圾、垃圾處置、環境衛生等方面做了規定。
1.4.4 健康環境的保障
強調完善社區醫療保健體系,建設健康設施;完善社區醫療設施和文化娛樂設施,為居家養老的老人提供相應的服務設施和家政服務體系。
2.小區規劃設計中應注重的幾個問題
居住小區是城市的基本構成。小區建設水平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居民居住環境的優劣,而小區規劃又是小區建設的先行,是影響小區建設水平的重要環節,因此,住宅小區居住環境的優劣,首先取決于規劃方案的好壞。針對近年來城市居民對居住環境要求的日益提高。規劃設計出一批居住環境良好、社區功能完備,具有當地特色的高水準的居住小區對我們來說已經成為一項急待解決的問題。
2.1.小區規劃應注重人文環境居住小區是城市的組成部分,所以其規劃也應該因地制宜,結合當地的歷史人文環境及居民的生活模式,使整個小區有機地融入到所在城市的大環境中。
2.2.小區規劃應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生態環境是影響小區居住條件的關鍵因素。
2.3.小區規劃應注重功能分區的組合居住小區的空間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劃分為公共空間、半公共空間、半私用空間和私用空間四級。
2.4.小區規劃應注重安全防衛的設置住宅小區的居住環境安全與否,是小區居民極其關心的問題。
2.5.小區規劃應注重服務系統的完善在住宅小區規劃中,社會服務環境的營造也是不可忽視的內容,因為它不僅是解決居民日常生活活動需要的基本保證,也是小區穩定的物質基礎。
3.個人見解
3.1 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物和地貌
對住宅組團中的條型住宅,采用行列式布置為主,分散布置點式住宅為輔的布局手法。
各住宅組團之間由綠地、低層公共建筑隔開,使居住小區成為建筑高低錯落,綠地相連,道路便捷的既統一又有變化的整體。在規劃中密切結合綠化布置,住宅組團綠地根據配置的花草樹木相互區別,各具特色,使居民從室內及外部都能看到綠地,提高居住環境質量。
任何一個居住小區建成投入使用后,便形成了一個“小社會”。它不僅僅是一個物質環境,同時還是一個社會環境。所以,在規劃居住小區時必須考慮居住小區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為此在居住小區規劃設計時在運用現代科學技術解決功能問題的同時應將環境美融合在一起考慮。近年來,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和生活內容的不斷豐富,一些發達國家提出了“人—建筑—環境”的學說,強調人與環境的有機結合。
為了充分地利用空間,擴大居住空間,方便居民活動,創造一個整體的住宅組團是適合人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要的。以往單一的條形住宅行列式布置的住宅組團是對空間的化整為零,那么整體住宅組團的規劃布局就是對空間的化零為整之典范。
總之,要建設富有特點和具有新穎的居住空間環境的居住小區是完全可能的,只要我們每個設計者在規劃設計上搞創作,不拘泥于教條,不難出現具有特色的與周圍環境協調適合人們居住心理的居住小區,盡可能地給人們提供舒適、安靜和新穎優美的居住環境。這也同時需要我們每個規劃設計者們必須具有豐富的專業技巧,充足的信息及跨學科的知識。
參考文獻
[1]姚宏韜.場地設計[M].遼寧: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2]共和國國家標準 2003 住宅設計規范[S]. 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3]建筑設計資料集:(2)(3)[M].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1994.
[4]2002WA 中國建筑獎[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5]元育岱.住宅建筑設計圖說[M]. 山東: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6]大衛. 沃爾斯特.建筑先行---基于設計的社區規則[M].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6.
[7]中國住宅設計精品選 [J].北京 :中國計劃出版社,1998 .
[8] 日本建筑家協會. 以環境分類[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9] 居住區規劃設計資料集[M].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6.
[10]中外住宅設計精選[M].浙江: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11]全國優秀住宅設計作品集[J].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
[12]2002.2001 年獲獎住宅試點小區實錄[J].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13]2003 國家康居住宅示范工程方案精選:一[J].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14]2000 上海最佳住宅房型集萃[J]. 同濟大學出版社,2001.
《住宅小區規劃設計的發展趨勢和注意事項》本文由職稱驛站首發,一個權威專業的職稱論文發表網
文章名稱:住宅小區規劃設計的發展趨勢和注意事項
文章地址:http://www.aquaprosensors.com/lunwen/ligong/jianzhusheji/46985.html